纪检监察学习简报第31期
主办: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纪检监察室 2014年5月
本 期 内 容
◆从政箴言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廉政在线
——王岐山一个月内6次召开座谈会: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扛在肩上
◆廉政时评
——过节之日 “保洁”之时
◆廉政史鉴
——从“习仲勋闻过则喜”谈起
◆ 廉政漫画
——“腐”的根源
从政箴言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释义——为人行事廉洁正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别人就会推崇他的行为,佩服他的道德。
廉政在线
王岐山一个月内6次召开座谈会:
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扛在肩上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
各级党委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
有权力没责任是管党治党之大忌。主体责任就是党委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4月11日至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一个月内先后6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5月6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分别与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
此前的4月11日和14日,王岐山先后到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调研,在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
在一个月内,王岐山先后6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释放出的信号强烈且明确。
反复强调落实“两个责任”
从公开报道看,除主持系列座谈外,王岐山自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提出“两个责任”以来,已多次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2013年11月13日,三中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王岐山便主持召开中央纪委常委会议,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0天后,王岐山在湖北调研时指出,要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严格责任追究。
也是在这个月的27日,王岐山在主持召开部分中央和国家机关纪检组组长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驻在部门党组织承担主体责任,派驻机构要切实承担起监督责任。
今年以来,关于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更加明确,对其重要性的阐述也更加突出。
在今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王岐山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今年工作主要任务时,第一项便是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篇幅达414个字。
全国两会期间,王岐山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就是政治责任,不落实就是严重失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都要具体化。
3月15日,王岐山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上,要求中央巡视组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査。
同月,王岐山对做好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指示,要求中央企业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构切实担负起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5月14日,王岐山在山东临沂考察时再次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增强党的观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守责任担当,领好班子、带好队伍。
此外,“五一”前夕,经王岐山批准并亲自审定调研方案,7位中央纪委驻会副书记8天内分别带队到七地,就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行调研。
其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在辽宁调研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是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做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
把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紧抓实
“政治责任”、“重要职责”、“牛鼻子”……这一系列举措释放的信号强烈且清晰——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必须抓好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
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负主体责任,这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不抓谁抓?
王岐山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失职的意识,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抓惩治腐败。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认为反腐败是纪委的事,强调这‘两个责任’特别是主体责任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各级党委首先要破除在认识上的误区,杜绝“只挂帅不出征”的错误思想。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也表示:“主体责任是一个全面性的责任。党委要全面履行职责,种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田’,把责任负责到底,不能把责任丢给纪委,当‘甩手掌柜’。”
王岐山强调,有权力没责任是管党治党之大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是空洞的口号,主体责任就是党委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表示,一些地方和部门及其领导者出现的有权无责、权大于责、无人追责等现象,这是导致其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范行为的直接原因。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按照守土有责、各司其责、责无旁贷的原则,明确和强化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并将这种责任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他说,唯有明确和细化责任,才能提高各级党委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
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
王岐山强调,要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中央层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力度有目共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出台八项规定改进作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坚强有力。新一届中央纪委常委会聚焦中心任务,创新体制机制,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认真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主要职能。
然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仅靠中央层面重拳频出还不够,各地区各部门也须令出必行。
“强调落实‘两个责任’,必须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工作局面,不是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业务工作,而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责任。”庄德水告诉记者,要以责任为支点、以制度为规范、以问责为保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落实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各级党委和纪委必须切实行动、勇于担当。
王岐山明确指出,今年要把主体责任给中央国家机关、省区市和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党委扛上。
几位专家表示,这一层面的地方和部门单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中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骨干力量,在落实“两个责任”当表率作示范方面责无旁贷。
王岐山还数次强调,对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对此,庄德水说,强调“两个责任”,可以为问责提供依据,强化执纪效力。随着问责对象、范围、方式和结果等的进一步明确,问责将被赋予新的工作抓手。纪委主动把自己摆进去,对自身提出相应的问责要求,问责工作也将更具公信力和影响力。
廉政时评
过节之日 “保洁”之时
“洁不洁,看过节”。“四风”表现在平日,猖獗在节日。平时的“四风”,为官者多有警惕。节日“四风”则往往蒙着温情的面纱,披着风俗的外衣。为此,“五一”节之前,纪检监察部门密集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就是要警醒某些人,要增强清醒意识、危机意识,谨防节日前后放松警惕,成为“四风”的俘虏。
有人可能会认为,节日期间难免人情往来,吃点喝点、收点拿点、玩点乐点无所谓。殊不知,侥幸是不幸的开始。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贪腐之路,大都是从节日“第一次”发端的。一个人的“清白堡垒”一旦被攻破,要想收手就难了。
过节之日,当是“保洁”之时。节日应该“有礼有节”,而不应是“繁文缛节”;应该是“人格有节”,而不应是“失品失节”;应该是“节约节俭”,而不应是“不加节制”。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收一份礼,就会在人生的“污名本”上添加一笔。这笔账记多了,一个人的自由生活也就走到了尽头。“舟必漏而水入,土必湿而生苔”,喜欢收礼之人,正是觊觎者最容易盯上的“猎物”。
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是党员干部从政的追求,也是老百姓对为官者的期盼。不收礼、多拒礼,才能避免“四风”侵扰,从而让清气冲盈、清风长拂、清雅立身。能否保持清白人生,每个节日都是重要检验。
廉政史鉴
从“习仲勋闻过则喜”谈起
1978年9月25日,惠阳地区检察分院干部麦子灿,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来一封批评信,信中说:“我看你讲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也是漂亮话,是句空话!因为你只讲,没检查督促……我感觉你还是一个爱听汇报、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的人。”面对如此尖刻的批评,习仲勋不仅给麦子灿回了信,诚恳地接受批评,他还把这封信拿到省革委会会议上宣读,又给全省县以上党委和省直机关局以上负责人转发了来信。
虽然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今天想到习仲勋同志这件闻过则喜的往事,真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接受批评的宽广胸怀,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是谁,地位多高,权力多大,总会存在一些缺点甚至错误。缺点和错误就像灰尘一样,你不掸它不走。这个“掸”,除了自身努力改正外,离不开别人的批评指正。人能接受批评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取得进步和成功。因此,对待别人的批评,应有虚心接受的正确态度,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那样:“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作风,在一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中异化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在现实当中,已经很难见到一针见血、不讲情面批评的场景了,即使在民主生活会上,听到的见到的也多是“希望注意身体”“有时有急躁情绪”“学习的广度须更加深入”,等等之类应付之声,无异于“挠痒痒”一般,于帮助别人改正缺点错误没有任何裨益。
反思这种情况的存在,需要从上、下两个方面找原因。固然对于一些下级来说,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凡事当前,明哲保身,以老好人自居,但更应从领导干部身上挖根源:少数领导干部讳疾忌医,纵然自身有缺点和错误,唯恐被别人当面批评,面子上下不来,有损尊严,影响进步,以至于轻则面露不悦之色,重则给“小鞋”穿,背后“使绊子”,视为异类,搞打击报复,碰到这样的领导,谁还敢轻易发表批评意见呢?如此一来,必然带来巴金先生早就说过的那种局面:“他们把自己当作机器,你装上什么唱片,他们唱什么调子;你放上什么录音磁带,他们哼什么歌曲,他们的嘴好像过去外国人屋顶上的信风鸡,风吹向哪里,他们的嘴就朝向哪里。”果真如此,上下固然一团“和气”,但不知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勃勃生气从何而来?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开展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的一大法宝。正是靠着这一法宝,才使我们党不断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达到统一思想、空前团结、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队伍一份子,从入党的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信念,理应把同志和群众的批评作为第一信号,从中找差距、明得失、促改进。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交流贵在敞开心扉,直言相告。直言有时难免带点火药味,可能“言过其实”甚或有误解误会,即便如此也不能剥夺下级和群众说话的权利,而是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这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胸襟。由是观之,我们从习仲勋同志身上所看到的,不仅是勇于自我批评的勇气,更展现了他对待群众批评的宽广胸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能否做到豁达大度,兼听则明,不仅关系到个人进步,更事关事业成败。在全面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一要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加强修养,虚怀若谷,欢迎善待批评者;二要做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对待批评意见。如此“冒冒汗”、“红红脸”的相互批评,才能真正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廉政漫画
“腐”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