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风廉政

纪检监察简报第三十四期

时间:2014-08-25
来源:中色奥博特纪检监察室
作者:

 

纪检监察学习简报第34期

主办: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纪检监察室  2014年8月

                 

 

本  期  内  容

◆从政箴言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 民风正则富思进, 家风正则万事兴

◆廉政在线

——紧紧抓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

◆廉政时评

——谁种下了“一人腐败,全家被抓”的种子

◆廉政史鉴

——扪心三问自警醒

◆ 廉政漫画

——“影正” “身廉”

从政箴言

党风正则人心向,政风正则令畅通, 民风正则富思进, 家风正则万事兴。

廉政在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中央纪委根据十八大对形势的判断,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的决策部署,狠抓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坚决惩治腐败,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实践探索。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自开设“学思践悟”专栏以来,不断宣传十八届中央纪委的工作要求,传递重要声音,阐述精神实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紧紧抓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全党动手一起抓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开宗明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这两种责任不是并列关系,主体责任是前提,监督责任是保障,两者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主体责任就是党委(党组)直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主体责任能否真正落实,关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形势决定任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现在查办的腐败案件、信访举报的线索和巡视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不仅是沾钱、沾权的地方容易滋生腐败,就连以往大家认为的“清水衙门”都出现了窝案,令人拍案惊奇!这些都印证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判断是有的放矢、完全正确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把13亿人民凝聚在一起,使中国不断走向富裕和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如果这个核心出了问题,我们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就会荡然无存。党要管党,管的是什么?管的就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从严治党,就是严明党的纪律、严肃执纪。如果各级党组织再不警醒,还躲躲闪闪、遮遮掩掩,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何谈起?

落实主体责任是对党章规定的重申,是各级党组织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有些党委书记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委领导、纪委负责。天底下哪有只领导不负责的道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是在党委领导下,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其专职是监督执纪问责。如果各级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弃责任、不管不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党组织要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深刻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只有主体责任真正落实,我们才能从容自信应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

廉政时评

谁种下了“一人腐败,全家被抓”的种子

有人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一些官员得势后带给家族的荣耀。很多官员职位晋升,给他们的家属带来了广受尊重的生活氛围。出门,更多人投来欣羡的目光;办事,变得越来越便利。“官员利用影响力为配偶、子女、亲属谋取私利,进行‘曲线敛财’成违纪违法的常见手段。”日前,广州市纪委新闻发言人梅河清发出这样的感叹。 

腐败的阴影,逐渐笼罩在官员配偶、子女、亲属的头上。为了表达感谢,行贿人将股票、股份、房产、现金直接交给官员的配偶和子女,插手工程项目、人事调动,好处直接由亲属获得。如此形式的“家族腐败”,带来了“一人腐败,全家被抓”的反腐结果。

举家进监狱,亲朋陷囹圄,此情此景,算得上令人叹息的亲情悲剧。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家人难以抑制的生活欲求、不知收敛的利益追逐、缺少自律的道德意识等因素有关,而某些官员自身的权力观扭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一位身在狱中的官员曾经反思自己,掌握权力之后,“时时想着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一些官员在处理棘手问题上,显得很有魄力,但内心里,却始终闪动着“小我”。认为既然当官,就得发财,权力属于自己,就应该利用起来,为家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还有人说,“身边人难管”,配偶、子女、亲属有自己的生活,在工作、事业的选择上,有充分的个人自由。不能仅仅因为自己掌握了权力,就限制了他们的选择。甚至,有的官员私下表示,廉政理论上,话可以这样说,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

眼下,中秋临近,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呼声依旧,反“四风”风起云涌,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了“公款送月饼”举报窗,并每周通报各级纪检监察机构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案件。类似于公款送月饼、违规用公车、举办升学宴、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行为,基本都与官员的“家人福利”有关。“让家人生活好一点”、“尊重家人想法和意愿”,成为一些官员顶风违纪的基本初衷和强劲动力。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近期通报来看,各地有很多基层官员因为操办子女婚宴、升学宴受处分,大大增加,一位官员落马,与其沾边的亲属悉数被抓,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家庭成员,从共同捞取利益到同赴铁窗生活,这样的悲剧不能不令人警醒。由此看来,不管“打老虎”还是“灭苍蝇”,“家族腐败”都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廉政史鉴

扪心三问自警醒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何真正做到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植根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怎样更好地发扬好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应该怎样继续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共产党人的永恒命题。

扪心一问:为了谁?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老祖宗为我们定下的规矩。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实现广大劳苦大众的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战争年代,沂蒙地区的党政军把党的主张晓喻大众,打土豪、分田地,让穷苦百姓挺直了腰杆、翻了身,有了做人的尊严。在和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浴血奋战中。党用公仆之心和为民之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真正体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同心的感人情怀。历史启示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只有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真心服务群众,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弄清“为了谁”,才能知道怎样用权、如何做事。新的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要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必须时刻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始终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形式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无论怎么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不能变。毋庸讳言,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少数党员干部对“为了谁”的这个问题没有回答好,“懒官”、“庸官”、“贪官”等在公众的视野里尸位素餐,司空见惯,如同寻常。这些人的存在,其思想根源就是没有弄明白参加工作“为了谁”,不知入党“为什么”,在位“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纪检干部只有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始终心系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切实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才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稳得住心神、把握好自我,为构筑坚实可靠的惩防体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当好一石一木,铺好一砖一瓦,永葆纪检监察干部的公仆本色。

扪心二问:依靠谁?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他还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依靠群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回顾沂蒙革命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孟良崮战役胜负的背后,是民心的较量。“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打胜仗”。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置身在蒙山沂水的怀抱中,始终置身广大的人民群众中,接了地气,得了民心,整个沂蒙地区,整个沂蒙山的老百姓,是革命军队的铜墙铁壁。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年代如此,改革建设时期依然如此,有一句警言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依靠谁?──依靠人民,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开展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弱化了,出现了各种脱离群众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已进入深水区,能不能更加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的参与,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开门搞活动,多方征求意见,深入整改落实,避免了“闭门造车”、唱“独角戏”,全县纪检监察工作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工作实践证明,只要始终坚持根基在群众、智慧在群众、力量在群众,纪检监察工作的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扎实。不忘“依靠谁”,才能自觉改进作风,做好群众工作,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想一想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的故事”[注],再结合我们历史和现实中鲜活的事例,难道不应该促使我们猛然警醒吗?

扪心三问:我是谁?

我是谁?──“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这是当年《我是一个兵》歌曲中的词句。在当前的社会,要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斑驳陆离,形形色色,语调不同。──“我是老板”、“我是经理”、“我是个领导”、“我的爸爸是李刚”等等、等等,不同的人可以作出不同的回答。但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人民公仆”。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基于此,在战争年代,在沂蒙山区里,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战士背起粪筐为农民拾粪、套上缰绳为群众拉犁、挑起水桶水罐为大娘大爷担水、抄起扫帚为百姓打扫庭院……这些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怀和宗旨意识。

在某次培训时,培训教员的一段话深深地警醒着我们,现实的一些现状是:“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领导下基层多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说到底,是党的群众路线被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丢掉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从思想上和灵魂深处真正弄清“我是谁”,真正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官图什么”、“掌权干什么”等问题,给自已定好位,时刻以一名人民公仆的身份来要求自已、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时刻树立公仆意识,时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切实杜绝官僚主义,永远做人民的儿子。“我是谁?”,诗人贺敬之在《放声歌唱》中吟咏到: 

 啊,

 我是谁?

我呵,

在哪里?

……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的,

一颗小小的谷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如果不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怎么才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又如何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只有真正领悟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才能够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当年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倏忽之间六十余载,这个问题仍然考验着共产党人。

扪心三问,催人惊醒,让人三思……(桂步通)

[注]:《安泰的故事》,载于《希腊神话故事大全》第二十章,说的是安泰与他母亲之间的关系。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著名英雄,他力大无比,当时没有人能与他抗衡。安泰为什么力大无比呢?原来他的力量是来自大地──母亲,每次与敌人决斗遇到困难时,便往大地母亲身上一靠,就获得无穷的力量,从而战胜对手。依靠大地是安泰克敌制胜的保障,离开了大地的依托,安泰便会显得软弱无力。后来,安泰的敌手利用了安泰的弱点,把他举到空中,扼死了这位失去力量源泉的英雄。这个神话故事用来比喻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人民群众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弱到强、无往不胜,就是因为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事业就会受挫折,党自身也就难以生存。

廉政漫画

 

“影正” “身廉”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27 13:24:58